Music will keep us alive

CD古典专辑册子中文版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的键盘奏鸣曲在音乐史上独树一帜。它们的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总计达到大约555首,演奏完所有这些曲目需要约34小时(相比之下,贝多芬(Beethoven)的所有钢琴作品仅需一半时间)。巴赫(Bach)也有类似的数量,但这还要包括他的管风琴作品。这些奏鸣曲的绝大多数都采用二部曲式,每个部分都重复演奏。似乎它们主要是为斯卡拉蒂非常有天赋的学生、赞助人和朋友葡萄牙的玛丽亚·芭芭拉公主(Princess Maria Barbara of Portugal)创作的,后来她成为了西班牙女王。这些奏鸣曲没有一首是由作曲家本人手写的,它们都是由其他人抄写并传世下来,要感谢著名的去势男高音法里内利(Farinelli),他将这些作品从西班牙带回意大利,并保存至今。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大多数奏鸣曲是在斯卡拉蒂已经年过五旬之后创作的。

生于1685年的多梅尼科(或昵称‘米莫’)与巴赫和亨德尔同年出生,他在一个音乐家族中成长,最著名的家庭成员是他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亚历山德罗以他的歌剧和清唱剧作曲家身份而备受瞩目,似乎掩盖了多梅尼科的才华,尽管亚历山德罗竭尽全力支持儿子。在那不勒斯、威尼斯和罗马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后(担任梵蒂冈宫廷乐团的总监),他被葡萄牙的若昂五世聘为宫廷音乐总监,可能是在1719年抵达葡萄牙。这段时期的大部分记录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海啸中遗失。有许多事情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

1725年,斯卡拉蒂的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开始绽放。他在42岁时第一次结婚,新娘只有16岁,很可能是一次包办婚姻,这在地中海国家当时很常见。我们要感谢拉尔夫·柯克帕特里克,因为他在1953年出版的斯卡拉蒂传记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多梅尼科的婚姻与他钟爱的学生,18岁的玛丽亚·芭芭拉公主,嫁给比她小两岁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同时发生,很可能是一次包办婚姻。很显然,他的天才之花与他与学生保持的密切接触同时发生,而她坚持要他随她前往西班牙。当时,她的整个音乐生活都与多明戈·埃斯卡拉蒂(她称呼他为多明戈·埃斯卡拉蒂)密切相关。柯克帕特里克这样写道:“多梅尼科对他的皇家学生的感情也许可以从一个奇怪的巧合中看出来,他的新娘几乎与玛丽亚·芭芭拉同龄。” 斯卡拉蒂在玛丽亚·芭芭拉的雇佣下度过了余生。斯卡拉蒂一生只出版了前30首奏鸣曲(按柯克帕特里克的编号),这些作品在伦敦出版,多亏了爱尔兰作曲家和风琴师托马斯·罗辛格雷夫。在这些“大键琴练习”的前言中,据信是作曲家写的,出现了这样的话语,为这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奠定了基础:“活得快乐”。第一个完整版本于1906年由里科尔迪出版,由隆戈编辑。值得一提的是,勃拉姆斯拥有七卷手抄本,其中包含308首奏鸣曲。

在未来的斯卡拉蒂(Scarlatti)录音中(是的,我希望还会有其他录音!),我可以更多地探讨这些作品的历史以及我们了解的斯卡拉蒂的生活。目前,我想解释一下我为什么选择了这张首张专辑上的这些奏鸣曲。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曾坚信许多奏鸣曲应该成对演奏。然而,2003年发表的关于斯卡拉蒂奏鸣曲的书籍作者W·迪恩·萨特克利夫(W Dean Sutcliffe)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我尝试理解这一争议,但经常发现一对中的一部奏鸣曲并不像下一部那么有趣,反而会减弱整体效果。因此,我将它们分成了一些组,这样在音乐会演奏时会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整体。

我选择以降D小调奏鸣曲Kk9开启这张专辑。这首曲目或许是斯卡拉蒂所有奏鸣曲中最广受欢迎的,甚至在19世纪时已被赋予“牧歌”这个绰号。其中温柔摇摆的节奏需要流畅地前进,不可过于急促。演奏这首曲目需要具备许多基本要素:音色的美感、歌唱式的演奏风格、对舞蹈感觉的把握、音符的清晰发音、连贯的手指运技,包括琶音,以及对和声和它们的发展的敏感性。也许最重要的是,其中流露的某种深情,对我而言最明显的体现在曲末几小节。在1980年代末,乔治奥·佩斯特里在都灵发现了这首奏鸣曲的早期版本,最后一小节包含了右手的下行琶音,其中包括了中音F。把它去掉,保持了单音的D,这真是个聪明的决定!

C大调奏鸣曲Kk159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对很多人来说,这首曲子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一开始模仿了狩猎号角,这确实如此。但对于意大利人,尤其是那不勒斯人(Scarlatti的故乡),这首奏鸣曲首先是一支塔兰泰拉 – 如果有一支典型的那不勒斯舞蹈的话,那就是它了。塔兰泰拉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大调和小调之间的交替,而这首奏鸣曲正是如此:第二部分以C小调开头,并一直保持在小调中,直到下降的华丽乐段后重新开始主题。这首奏鸣曲还在以主音调中重新呈现开头的音乐材料方面暗示了古典奏鸣曲的形式。(顺便说一句,在第57-59小节中,我采用了Longo版本的文本,它与第18-20小节中类似的乐句。毫无疑问,这段音乐一定是基于Scarlatti创作这首奏鸣曲时可用的乐器音域而写的。在这555首奏鸣曲中,大约有28首包括了这个最高音G,我不禁想,如果那时有这个音可用,Scarlatti一定会加以利用。)

我还记得那个发现B小调奏鸣曲Kk87的日子,被它的美丽所折服。这里的旋律和节奏,仿佛回响着巴莱斯特里纳的风采,而巴莱斯特里纳正是斯卡拉蒂其中一位敬仰的老师贝尔纳多·帕斯奎尼的作曲风格。1690年,帕斯奎尼曾写下这样的话:“任何自称音乐家或管风琴师,却未曾品味巴莱斯特里纳的神圣作品,未曾饮用这些音乐的精髓,无疑将永远是一个可怜的凡人。”曲子一开始,手指在键盘上紧密相邻,这一亲近感强调了音乐在主音周围的张力,几乎不离开主音太远。第27到29小节的悲伤音程在第44小节的高潮之后变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创造了一种音乐的韵律。低音在两次降调中以五度的音程下降,最终这段灵感满满的奏鸣曲以一种向下、疲惫的手势结束。

为了完成这四首奏鸣曲中的第一部分,我选择了D大调的奏鸣曲,Kk29。我几乎能想象巴赫在创作他的“哥德堡变奏曲”之前留意了这首奏鸣曲(它比“哥德堡变奏曲”早几年出版)。斯卡拉蒂以他的手交叉高超技巧而著名,这在这首曲子中表现得尤为强烈(在许多版本中都被删除了)。至少在表演中,我还没有看到有人按照谱面上的要求用左手演奏第3至5小节的小号呼叫部分。除了需要高超的技巧外,如果要避免灾难,你还需要非常瘦,穿得很少!这首奏鸣曲可以说是托卡塔和弗拉明戈的融合,正如萨特克利夫所称之的那样。要使这首曲子成功,必须将托卡塔的明亮触感与弗拉明戈精神的激情相结合,尤其是在第16小节首次引入的部分。柯克帕特里克正确地强调了在各个部分之间可以保持比谱面上标注的时间更长的暂停的重要性。在这首曲子中,小节线在许多地方都显得无关紧要,似乎出现在了“错误”的位置。

A大调奏鸣曲,Kk113,拉开了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四重奏序幕。而这个开头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短暂的号角声后,开始了一阵喧闹和繁忙,仿佛是人们为了某个重大事件而聚集在一起。这段音乐变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极大地增加了手交叉和和声的趣味。在威尼斯手稿中,速度标记为Allegro;在帕尔马手稿中,则是Vivo。隆戈使用了自己的Allegrissimo标记。我认为不应该过快地演奏它,否则会失去曲子的特色。戈多夫斯基对这首奏鸣曲进行了编曲,并将其纳入了他的文艺复兴组曲中。尽管他增加了大量音符,但奇怪的是,几乎去掉了所有的手交叉。

D大调奏鸣曲,Kk430,是斯卡拉蒂最迷人的奏鸣曲之一。速度标记为”不急促,但像跳舞的速度”。这个曲子展示了斯卡拉蒂如何以简单的音符表达丰富的情感。它的简单旋律迅速抓住了人的心。就像Kk113的开头一样,在低音部分插入了许多音符,从第19小节开始。号角在双小节线之前伴奏着一个跃动的音型。但斯卡拉蒂总是喜欢出其不意地插入一些音符,比如在第63小节的时候,他加入了一个G音,让人大吃一惊。

当你最没有准备的时候(第63小节),在这首美妙的G小调奏鸣曲中突然出现了一个G音。这组中较慢的奏鸣曲,Kk8,旨在帮助演奏者练习点音符,尤其当这些点音符贯穿整个乐曲时,这并不容易。此外,还有需要处理的四声部对位,加上众多连音和切分音,需要仔细研究。在我写这些注释的时候,我注意到它在某些地方被称为“牧歌”,这对我来说似乎完全不准确。难道这首曲子不传达出伟大的高贵和悲伤吗?每个部分末尾的踏板音点音模仿了吉他弦线的弹奏。

此时,我认为值得提到斯卡拉蒂音乐中的速度问题。比如,G小调奏鸣曲Kk8标记为“Allegro”,这看起来非常奇怪。柯克帕特里克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斯卡拉蒂的[速度]指示似乎并不总是准确反映演奏曲目的实际速度;相反,它们更像是对节奏特性的指示。许多斯卡拉蒂的作品通常被演奏得太快。例如,标有“Presto”的曲目未必要求特定的速度。这并不意味着要进行虚构的技巧展示。相反,它更可能被解释为充满活力和机智,能够立刻回应机智的细微差别或情感的快速变化… 许多斯卡拉蒂的“Allegro”和“Andante”在实际速度上差距不大。’

考虑到这一点,让我们来谈谈降G大调奏鸣曲,Kk13,速度标记为Presto,并采用Alla breve的拍子记号。如果演奏得太快,你很快就会陷入困境。斯卡拉蒂最喜欢使用手指交叉和重复音符的技巧,同时模仿着卡斯塔涅特打击乐器的声音。这是出色的键盘创作,仅从这首奏鸣曲就能感受到斯卡拉蒂与两百年后的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纳多斯、阿尔本尼斯、法雅)音乐之间的亲缘关系。

我的下一个分类中只有三首奏鸣曲。其中B小调奏鸣曲,Kk27,是非常著名的,有时极其简洁。毫无疑问,这是音乐中极简主义的早期例子之一——斯卡拉蒂在这首曲子中创造了一个音乐的“循环”,连续六小节重复相同的内容两次。在这个“循环”的中间,手部还交替了两次(朗戈的版本中去掉了这一部分),这使得曲子更容易理解,但仍然令人困惑。许多钢琴家在演奏这首曲子时过度使用踏板,但我不太喜欢这种演奏方式(尽管四十多年前我也可能是这样演奏的)。

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Kk140,据齐奏鸣琴演奏家斯科特·罗斯(他完成了斯卡拉蒂奏鸣曲的第一部完整录音)的观点,被认为是555首奏鸣曲中最为困难的之一。每个部分都以短促的号角声开篇。我曾尝试在风琴上演奏这首曲子,使用了所有风笛和铜管音色,开头的效果令人惊叹!然后,在达到主音后,我们有了一段短暂的停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接着出现了一段在遥远的C大调中回响的号角声,这可谓一举之妙!再次停顿。之后是更为广泛的部分,包括具有欺诈性的双六度和巨大的手指交叉跳跃。人们几乎可以想象出,斯卡拉蒂教授他的学生,公主玛丽亚·芭芭拉的宫廷中正在进行一些相当优雅的骑兵演习。

D小调奏鸣曲,Kk141。这是一首狂野的作品,忠实地表达了其恶魔般的音调特点。如果你要在一架行动迟缓的钢琴上演奏它,那么你将陷入麻烦。那一连串的重复音符仿佛模仿曼陀林的颤音,这是斯卡拉蒂时代特别繁荣的一种乐器,尤其在那不勒斯。左手的和弦应该用相应的手势迅速从键盘上抢来。就像前一个奏鸣曲一样,斯卡拉蒂在其中使用了停顿,让我们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第53小节开始的部分以F大调结束,以最令人震撼的方式,双手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跳跃。双小节之后,颤音效果在和声的美妙进行中延续。最后,我在乐谱之外加入了一些内容,灵感来自于听斯科特·罗斯的演奏:我额外重复了那个最后高潮的部分,让想象中的舞者有一次机会炫耀他们的才华。

降F小调奏鸣曲,Kk69,自从我孩提时代演奏过它以来,一直是我钟爱的曲目。我依然深爱着其中的表现对位法,长音旋律,那种虽然温柔但却坚定的点音律动,以及第二部分如何在第53小节逐渐升华。正是在我十几岁时,演奏这首奏鸣曲的时候,多亏了我的老师购买了柯克帕特里克的所有斯卡拉蒂奏鸣曲的底本版本,我第一次意识到编辑者在几个世纪中如何对斯卡拉蒂的作品进行了“润色”。我当时是从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版本学习这首曲子的,这个版本至今仍然可以获得:《斯卡拉蒂分级教材》,由马丽·莫朗什-莫切恩编辑。她采用的底本是隆戈版本。如果你将其与底本(或肯尼思·吉尔伯特编辑的尤金·弗朗曼特版本)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首奏鸣曲中最美妙的时刻之一已被删除——最后两小节中的琶音和弦(就像我们在Kk8中有的那样)。皮卡第三音的结尾(我只在重复部分使用,以增加效果)也被去掉了,还有许多其他部分。

“Presto, quanto sia possibile”(尽可能快)是G大调奏鸣曲Kk427的速度指示。问题在于,常常会因为开头并不像后来的部分那么复杂,而把它演奏得太快。为了避免在演奏过程中中途改变速度,你需要从第17小节开始选择合适的速度。而强音的和强弱变化的和弦需要突然出现,不经预备地出现,就像有人从门后跳出来一样。整个曲子需要充满活力和幽默感的演绎。

A小调奏鸣曲,Kk109,堪称珍品。在这555首中,它是唯一被标记为Adagio(在帕尔马手抄本上标注为Andante-Adagio)的作品。它的性格中明显带有摩尔风情,弥漫着忧郁的哀伤情感。这首奏鸣曲后来被改编成了葡萄牙的“法多”歌曲,听来你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顺从和宿命感。装饰音、双手交错的下降叹息、每节末尾的悲伤三连音等元素都为整体演奏提供了线索。如果你仔细观察两次重复部分,这是斯卡拉蒂奏鸣曲中最长的之一。

为了让我们振奋起来,恐怕没有比D大调卡塔尔第奏鸣曲Kk96更合适的曲目了。这里整个交响乐队都在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听到其他奏鸣曲中的许多元素(小号的吹奏、类似曼陀林的重复音符、高难度的跳跃)都在这里出现,但它们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出色的音乐壮丽表演。大调和小调之间的转变,这是卡塔尔第经常采用的技巧,被运用得非常出色,同时在68小节和75小节出现了B音和B自然音的冲突(再次被隆戈批判!)。在第二部分的高潮处,不要急于结束,而要细细品味其复调构思。柯克帕特里克称这整个作品为“前所未有的自由幻想的华丽展示”。

如果这张专辑的第12至15首曲目(Kk69至Kk96)构成了另一组四首奏鸣曲,那么E大调奏鸣曲Kk380就成了我的安可曲(就像它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一样)。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理所当然的,我自童年以来就喜欢它。它何以如此打动人心?从头至尾,它都散发着宫廷的优雅。温情款款的情感试图以最庄重的姿态表达自己,但却永远不被允许走出它自己的世界。号角不断地提醒你这一点。

ANGELA HEWITT © 2016

安吉拉·休伊特是世界一流的钢琴家之一,她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举办独奏音乐会,与重要交响乐团合作,她的职业生涯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尤其是因为她为海飘蓝唱片公司制作的备受赞誉的录音。她以录制巴赫所有重要键盘作品而闻名,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珍宝之一”。她的广泛音乐作品目录还包括库普兰、拉莫、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夏布里耶、格拉纳多斯、福莱、德彪西、拉威尔和梅西安的独奏录音,以及莫扎特和舒曼的协奏曲。

安吉拉·休伊特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她三岁开始学习钢琴,四岁时就在公开场合演奏,一年后获得了她的第一份奖学金。九岁时,她在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举办了她的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后来在渥太华大学跟随法国钢琴家让-保尔·塞维拉学习。她赢得了1985年多伦多国际巴赫钢琴比赛的一等奖,这一胜利开启了她的国际职业生涯。

安吉拉·休伊特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钢琴家,她的音乐会遍布全球最负盛名的音乐厅,从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到悉尼歌剧院。她还活跃于多个音乐节,包括卢塞恩、维比耶、大阪、布拉格、林肯中心和BBC音乐会等。此外,她每年都在意大利翁布里亚举办特拉西梅诺音乐节,邀请国际艺术家演出,同时她也亲自演奏独奏、室内乐和协奏曲。与观众的交流对她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她在全球拥有众多忠实粉丝。她的大师班、音乐著作以及为自己录音制作的小册子都备受欢迎。

2003年,安吉拉·休伊特获得了首届BBC Radio 3听众奖(皇家爱乐协会奖)。她于2000年被授予加拿大勋章勋士(Officer of the Order of Canada),并于2006年女王寿辰荣誉授予OBE勋位。同年,她还被选为“留声机杂志年度艺术家”。此外,2007年至2008年,她展开了一次巴赫世界巡演,演奏完整的《平均律钢琴曲》,遍及六大洲的主要城市。与该巡演同时,Hyperion公司发布了一部特别的DVD讲座演奏,名为“钢琴上的巴赫演奏”。

不严谨AI翻译

https://static.qobuz.com/goodies/75/000160357.pdf